物種滅絕危機《鯊魚》
作者:
陸曼寧。國立竹東高中。一年四班
指導老師:
黃嬰如老師
壹●前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研究顯示全球將近1/3生活在開放水域的鯊魚品種,已面臨滅絕的危機,公共海域的鯊魚數量,銳減尤為嚴重,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資料顯示,每年有一億多條鯊魚在商業或消遣性捕魚活動中被撈獲,單在過去十年,數個鯊魚品種的數目已減少80%以上,已列入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名單中,並編列為全球性瀕臨絕種的等級。研究指出,魚翅在國際市場上佔了極高度的需求,在傳統的中式宴席裡,不管是婚宴、公司尾牙、家族聚會……等,相信在任何一張菜單中,一定都少不了「魚翅湯」!小時候,和父母親參加親人的婚禮筵席,每一道菜都講究期名及意義,然而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魚翅湯」,懵懂的我竟然以為鯊魚會長出翅膀!在海裡悠遊自在的飛翔。但是你真的知道它是來自鯊魚的哪個部位呢?又會對鯊魚產生什麼影響呢?本篇論文將要探討過度獵捕鯊魚的影響,並釐清大眾對鯊魚的認知及若環境失去鯊魚,將會發生什麼事?,並且希望人類可以保護這些美麗的生物。
貳●正文
一、認識鯊魚
(一)悠久歷史
鯊魚(學名Selachimorpha),大約再三億九千萬年前的泥盆紀第一披鯊魚─裂口殺,身長達兩公尺胸前長著刺狀的魚翅,他們是泥盆紀主要的三種魚類之一,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完整鯊魚化石來自四億九百萬年前,他的名子叫「棘手的小騙子」(Doliodus problematicus),他的身長只有五十到七十公分;泥盆紀無疑是軟骨魚、硬骨魚和盾皮魚的黃金期。從化石記錄裡,可辨識出的鯊魚多達兩千種以上,相較於現今存在的鯊魚種類,則大約只有一千多種。(註一)
(二)精巧構造
1、鯊魚和其它魚類不一樣,它們的骨架是軟骨組成的而非骨頭,然而有一種說法:鯊魚是為了活命必須不停的游,否則就會窒息而死,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骨架是軟骨所構成所以他的密度比海水還重加上牠們沒有推進的魚鏢,並且缺乏腮蓋幫助呼吸,所以只能仰賴多油的肝臟,讓自己浮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每種魚都會因為停止游泳而下沉,據說鯊魚連睡覺都要張開嘴,關閉鰓裂,然後吸進水,當他們閉上嘴時鰓裂就會張開,這樣水就會順著排出去了。(註一)
2、鯊魚的流線體讓他們能在游動的過程中節省能量,這就必須歸功給他們特殊的皮膚,鯊魚的皮膚是由細小的鋸齒狀的鱗片所層層疊起的,所以我們稱為「盾麟」,盾麟是順著身體方向排列,並吸附一層水膜,以減少水流阻力。
3、從嘴巴的部位開始,牠的麟片會越來越大,最後就構成了鯊魚特有的「六角形牙齒」。有人說鯊魚的一生都在換牙齒,根據統計鯊魚一生可換上千顆牙齒!而鯊魚口中成排的牙齒,只要前排的牙齒脫落,後排的牙齒就會往前補上,其中角鯊與棘角鯊則是整排更換。依據鯊魚的齒式可歸納出不同類型:切、拔、攫、咬。例:海底鯊因為食物多樣性所以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齒式。(註二)
(三)完美第六感
鯊魚的感官能力有: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其中還有另一個敏銳的第六感:「勞倫氏壺腹」。勞倫氏壺腹式是在鯊魚頭部和嘴部的特殊小孔,透過這些小孔,鯊魚可以感知及其弱的電波及壓力波動,因此在辨別方向及尋找獵物時是有利的一項感官能力。科學家一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懷疑鯊魚可以偵測到微弱電場《科學人雜誌,2007年9月號》,這個發現或許可以解釋傳說中令人困惑的鯊魚攻擊人事件!有些目擊事件指出,鯊魚會持續攻擊受害者,反而忽略試圖將受害者拖到安全處的泳者。當血液模糊了視線與嗅覺時,鯊魚也許會找不到原來的受害者,不過,電覺似乎可以讓鯊魚標定受害者傷口湧出的血腥電解液所造成的強烈電場。鯊魚獵食時會用上所有的感官,但每一種感官的用途不同、靈敏度也不同,嗅覺與聽覺最適於遠距離定位獵物,視覺、側線感覺與味覺則在近距離較重要。不過,鯊魚攻擊前的最後一刻,與獵物的距離不足一公尺時,電覺最有用,可準確定位、大口無誤迎向獵物。(註三)
二、美味魚翅?─魚翅說明書
(一)「採鯊魚鰭」
魚翅到底是從哪裡來呢?魚翅顧名思義是魚鰭,它來自鯊魚身上的鯊魚的背鰭、兩邊側鰭與尾鰭等共4片鯊魚翅膀,主要來源是藍鯊與青鯊,香港則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魚翅轉口站及銷售點,然而其獲取方法卻不為人道!魚販利用魚餌讓鯊魚上鉤,釣上漁船後便用繩子固定好,用一把大刀迅速的將魚鰭從尾部一直切到頭部,最後因為鯊魚肉賣出的價錢不及割下的魚翅,索性將整隻還活著的鯊魚又丟回海中﹝圖二﹞,根據美國促進協會表示,數量一向豐沛的鯊魚正在逐漸從地球上消失,並且部份種類已經面臨了瀕臨絕種的危機。博士研究員包姆補充:「我們特別憂心雙髻鯊,因過度捕獵、魚翅市場高度需求,將列入2008年《瀕危物種紅皮書》名單,列為全球性瀕臨絕種等級。」《美國麻州,波士頓報導,2008》
(二)魚翅與燕窩哪個營養?
根據現代營養學分析,魚翅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膠原蛋白以及脯胺酸。如果僅取蛋白質一項進行比較,每100克的魚翅所含蛋白質為83.5克,要比很多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如雞蛋(12.7克)、瘦肉(21.7克)、花生(25克)、黃豆(35克)高出許多,然而魚翅所含的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質,人體很難吸收,必須要與禽畜肉以及蝦、蟹這些含有較多色氨酸的食材搭配,其高蛋白營養價值才能體現出來,所以,有魚翅營養價值與魚凍、肉凍差不多的說法。廣州市科協和野生動物協會等聯合舉辦了一個科普掛圖展,其中顯示:在鯊魚魚翅湯內含有高濃度的毒性物質—水銀,而水銀對人的高級神經系統有害。
常見的食用燕窩以顏色來區別,可分為白、黃、血燕窩,其中白燕窩和黃燕窩是較常見的食用燕窩,而血燕窩的數量較少、顏色怪而被視為珍品。燕窩因為取得不易,而一直被視為養顏美容的聖品,其主要針對的是燕窩中的醣蛋白、醣脂及延酸,這些成分被標榜具有避免惡性腫瘤產生……等,其實這些成分是真的有其功效,但是一旦到了胃會像其他食物一樣被胃酸分解、重新組合再吸收,所以並不能直接發回其功用!(註四)
三、友善的鯊魚
(一)鯊魚吃人?─其實牠是不小心的
鯊魚在人類的印象中,緊密排列的鋒利牙齒與龐大身軀,水面上快速移動的三角鰭,總是死亡與恐懼的象徵,但這些都只是大眾媒體上的宣揚所造成,他們並非故意,而是為了生存,許多生物學家指出,鯊魚味了供給自身足夠的脂肪,通常只對海豹與海獅等脂肪含量高的動物產生興趣,極少對不熟悉的生物進行攻擊,包刮人類,為了讓世人清楚鯊魚攻擊人類的真正原因,美國科學家─大衛‧鮑德里奇研究了1165次鯊魚傷人的紀錄,發現極少數的鯊魚是因為飢餓所引起,大多數襲擊人的鯊魚都僅咬了一口就離開,甚至有人說:狗,從咬人的發生率來看,人類最好的朋友還沒有大白鯊來的友好《法蘭克‧薛慶,2008年》。也有另一項分析說法,但是鯊魚為什麼會咬人呢?一種廣為被接受了理論是─「混淆說」其原因是鯊魚把游泳著和海豹混淆,原因是鯊魚的感官世界裡,唯讀視力是最差。但在2004年魏格納和他的瑞士鯊魚研究者埃里希‧李特博士,在大海上用他們的機器人作了一個實驗,他們想知道,鯊魚是否會被活動獵物的剪影激起獵捕的行為。他用了三樣東西:綁在運動用衝浪板上遠端控制的腿、一個可以發出鯊魚喜愛頻率的牢固游動箱子以及新鮮的誘餌。資料顯示,混淆說是不正確的,衝浪板一開始的運作激起了鯊魚的好奇心,但他們只用鼻子輕碰了一下,但是最後讓鯊魚開口嚐試味道的竟然是與生物體無關的箱子。鯊魚的行為也是在捍衛自己的安全,只不過因為體型龐大、游速迅猛,而使人類感到恐懼。(註一)
(二)認識鯊魚行為
有些鯊魚是獨行俠,但是又有更多的鯊魚是成群出沒的,在BBC的「藍色星球」系列節目中就又上百隻的雙髻鯊魚﹝圖一﹞在海面附近遊蕩。人們認為鯊魚的行為是典型的社會性,目前研究發現,鯊魚群有完整的結構和階級,體型與經驗值決定了牠們在群體之中的地位,強壯高大的鯊魚會統治小鯊魚。人們其實可以和鯊魚相處的很好,只是在於不夠了解他們。
四、敏感問題
人類吃鯊魚遠比鯊魚吃人還來的多,鯊魚大量減少還有其他原因,他們的肝臟含有大量油脂和維他命A,除了製程飛機液壓系統潤滑劑,還用於潤滑膏、香水和藥物,但在近幾年來,無論是間接或直接,許多人類活動都影響了鯊魚的生存之道,最主要的原因已表明,全球的貿易市場對於魚翅的需求量,不斷的升高,海洋中越來越多種類的鯊魚面臨滅絕的危機,另外還包含其他因素,例如: 過度捕撈鮪魚(鯨鯊食物來源)、娛樂性的獵捕行為…等,鯊魚位於海洋食物鏈中的頂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鯊魚數量的銳減與瀕臨絕種,非常可能會影響到海洋上下層魚類的平衡,鯊魚經常獵捕虛弱受傷的魚隻,以此維持了海洋生態系的基因健康與數量平衡,若人類將此種高階消費者強行逼迫至滅絕,將帶來海洋食物鏈前所未有的變化。國際保育的情勢,帛琉展開了全世界第一次設立鯊魚保育區的行動,帛琉總統陶瑞賓也在2009年9月向世界與聯合國宣布成立鯊魚禁捕區以及反捕鲨法的訊息,其領海與海岸線延伸出320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為第一座全球正式認定的鯊魚禁區,雖然帛琉境內僅只有一艘巡邏艇,要在如此廣大的海域執法,的確成效難以預見,但是皮尤環境組織─全球鯊魚保護運動發言人也表示,這是一項指標性的制度與發聲,將來有希望能將海洋環境維護與鯊魚保護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結論
滿口利牙,擺動著尾鰭,優雅的S型游線,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高貴冰冷,初起並不是刻意要鑽研鯊魚,只是充滿對生命的熱愛,看完薛慶的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後,便開始思考到底應該研究鯨魚還是鯊魚,發現自己喜愛鯊魚多於鯨魚,並且近年很多動物都面臨了絕種的危機,還有新聞報導許多有關鯊魚的滅絕危機,有一些保育動物人士做過宣傳拒吃魚翅的影片,政府雖然也提倡保育鯊魚,但是這又會牽扯出其他具又爭議性的問題,例:保育鯊魚,誰來保護漁民?所以類似的問題還是難以解決。魚翅除了調味料的加持,它真並沒有什麼味道也沒有特別的口感,更沒有特別的營養價值,只不過因為難以取得所以價格才會如此高昂,也因為如此才會造成在上層社會中流行的趨勢。為了讓下一代也能享受地球給的豐沛自然資源,我們更應該重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議題。
﹝圖一﹞
﹝圖二﹞
肆●引註資料
註一、法蘭克‧薛慶(2008)。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臺北縣。野人文化
註二、細說鲨魚 http://home.pchome.com.tw/service/sai1284/jobs7.html
註三、鯊魚的第六感 http://210.240.85.134/xoops2/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17
註四、魚翅燕窩營養價值比較 http://kellycheuk.pixnet.net/blog/post/4274766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od/2009-02/16/content_10825097.htm
1.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協會 http://www.wow.org.tw/index.php
2.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
3.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
4. 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http://www.tzf.org.tw/
5. 關懷生命協會 http://www.lca.org.tw/index.asp
6. 科學人雜誌 http://sa.ylib.com/
7. 圖片(一)(二) http://pic.people.com.cn/BIG5/31655/10970239.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